现在,调查结论确实来了,实锤也确实打到了:高考报名材料造假。这六个字已经足够让她从“科班出身”变成“学历虚设”,让她过去的一切资格归零。
但是,这并不是“对她的终审判决”,而是整个“高考制度漏洞链条”的一次意外曝光。而真正该凉的,不止她一个。
一、“我不是179分”,但你是高考移民,这一点谁洗得掉?我们承认,179分上戏是谣言,这事通报已经盖棺。她真实的分数是449分,专业87分,在上戏的录取线内——这是合格分数,没问题。
展开剩余89%但重点是她不是怎么考进来的,而是“她在哪儿考的”。
她接受的是北京中学教育,却以内蒙古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,享受的是小省份竞争压力低的“上岸红利”,套的是内蒙古定向委培名额。这不是“合理利用资源”,这是赤裸裸的制度套利。
北京考生如果能通过“假户口+空挂学籍”拿下内蒙古定向名额,那以后还考什么北大清华?全体高三生都该打听哪儿招生名额宽、分数线低,然后搞个户口过去,走一波委培“直通车”。
说她“高考移民”,不是口头污名,而是官方通报盖章的定性。她没有八中学籍、也没在那里读过书,最后却挂着八中“应届生”身份报考。问题已经不是“违约”那么简单,是涉嫌伪造高考材料,属于违法行为。
这就像打奥运会你挂了外国国籍拿了金牌,回头还想说“我也爱祖国”一样荒唐:你不能脚踩两条船,还指望岸上的人给你鼓掌。
二、真正“危险”的,是她从来都不怕被查这才是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:她不是第一次说漏嘴。早在为《封神2》宣传时,她就大大方方承认自己是定向委培上的上戏,毕业后没回内蒙古,而是“想出国玩一下”,就直接飞去了挪威。她的原话,用的是“玩”这个字。
你听听,这是一个曾签过委培协议、接受国家资助、理论上应该回乡服务的人,说的话?
更诡异的是,她居然没觉得这事不妥,甚至还在采访中当趣事讲出来。
所以问题就来了:是她胆大,还是她从未担心过出事?
这背后说明一个极其严重的现实:制度的惩戒机制,对她来说根本形同虚设。她知道没人会来查,知道有些人不会追责,甚至可能知道——有人在替她兜底。
她留学去了挪威,回来又进上戏当了助教(这个网上已扒出证据,但通报未提),走得每一步都稳,稳得不像是在“逃避责任”,倒像是在“按剧本走”。
那剧本是谁写的?
三、比起她的违约,我更在意那张“绿灯通行证”是谁签的字?我们不妨把目光从她本人,转向那些本应监督的人:
当年是谁审核她的高考报名材料的?
谁给她盖章让她以“内蒙古应届生”身份报名的?
她毕业后申请出国留学,领导小组是谁批准把她的毕业证交出去的?
她留学回国后,怎么又顺利进入上戏当老师了?这个岗位怎么来的?有没有竞聘流程?
这些问题,官方通报避而不谈。
别告诉我这些人都“严格履职”。要真是按规章制度操作,那就不会有这么一个漏洞百出的“挂学籍”、“假应届”、“违约留学”、“回来入职”四连跳。
委培制度本身,是为了让地方把握住人才,让教育投资能反哺本地。可在那尔那茜这里,委培成了一个笑话——她不仅没有“被安排”,她反过来安排了整个制度。
那这制度是谁做的?谁执行的?谁睁眼放行了她的每一步操作?今天追查她是对的,但要是真只查她一个,那就太对不起“委培”两个字的初衷了。
四、官方这次通报,还是绕过了一个最敏感的问题:责任人有人说,“查出问题就行了,重点是她被惩罚了。”错。现在的焦点,不是她凉不凉,而是谁制造了这个凉的人?
你说她高考材料造假,那是谁让她成功报名的?
你说她出国是批准的,那批准她的“有关部门”是谁?
你说她毕业回来不履约,那领导小组有追责记录吗?
你说她在上戏教书,那上戏有没有就此发声明?有没有人出来说明她的岗位来源、聘用依据?
现在没人说,没人认,没人出来道歉。只丢她一个人出来当“定点爆破靶子”,这不叫问责,这是舆论放血。
要我说,这才是让人最寒心的地方——制度出错时,是最底下的人“光荣牺牲”,而上层始终洁白无瑕。
但你要知道,她不过是那个最先暴雷的“冰山一角”。真正撑起这座冰山的,是一整套系统性失守的教育链条、官僚通道与舆论稀释。
五、娱乐圈“除名”,是后果不是问题本身从圈内角度来说,她确实“凉透”了。《封神3》得改剧本,《镖人》要AI换脸,《异人之下2》估计也得重拍。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代价。
但别把“娱乐圈封杀”当成对社会公平的回应。她失去的是作品机会,但我们失去的是信任机制本身。
当“高考移民”能在系统里躲这么多年不被发现,当“定向委培”成了出国跳板,当“教育公平”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,那我们就不能只靠“封杀艺人”来假装清白。
是的,她该承担后果,但别用她的消失来掩盖更深的制度问题——这不公平,也不长久。
六、最后,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:如果她不红,这事会不会被查?
她要是不拍《封神》,不上《长安的荔枝》,不成为公众人物,她的那条“定向委培→留学→娱乐圈”通道是不是照样畅通无阻?
那就说明,我们不是靠制度查出来的,而是靠网民扒出来的。那这种“公平”,算什么?
第二个问题:会不会有人补位?
她的委培名额,她没回来,那是不是本可以安排另一个真正想在内蒙古发展的学子?那个人被替代了,机会没了,这笔账,谁来还?
你别说这不重要。委培制度不是抽奖,是选拔、是扶持、是资源倾斜。如果每一个被她占据的位置都没有人负责填补,那这制度本身就是失效的。那尔那茜错的不是个人决策,而是动了整个公平机制的根本。
结语:这不是终点,而是拐点
那尔那茜凉了,但我们不能只关注“凉”。真正要问的是——下一个“她”还有没有机会继续走这条通道?
如果今天只是换一个“造假者”,明天又出来一个“新套路”,那这件事的意义就彻底白费了。
别让高考变成权力通行证,别让委培变成资源套利通道。高考要讲分数,更要讲诚信;制度要讲公平,更要讲责任。
最后一句,送给还在喊“封杀就行”的人:你以为我们赢了,其实只是捡回了一点底线。
发布于:广东省嗨牛配资-正规的股票配资-低息配资-如何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